当前位置:首页 > 茗博专栏 >  茶艺知识

茶艺六美之境之美

茗博茶艺师评茶员培训

   境之美,“境”作为美学范畴,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古代诗人认为:“处身于境,视境于心。”“了然境象,自有境界。”茶艺是一门生活艺术,自然讲究境界。茶道养生的境之美包含环境美、艺境美、人境美和心境美四个方面。

1.环境美

所谓环境,即品茶的场所,可分为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两类。

对于品荼的自然环境,古代茶人追求野幽清寂。自然环境之美大概可分为五种类型。

其一,佛门寺庙的幽寂之美。如“鸟声低唱禅林雨,茶烟轻扬落花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其二,道家洞天的幽玄之美。如“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云缥缈,石峥嵘,晚风清,断霞明”。

其三,城市园林的幽静之美。如“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幽篁映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

其四,农家田园牧歌情调的幽清之美。如“蝴蝶双双入菜花,长无客到田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其五,令人物我两忘的大自然的幽野之美。如“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茶道养生倡导回归大自然品茶,这是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茶人与大自然最易展开精神上的沟通,茶人的内心世界最易与外部环境交,使人尘心洗净,达到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升华。品茶对室内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温馨、舒适、简洁、高雅。现代茶室不一定要一味仿古,弄得色彩沉闷,光线昏暗,甚至堆满了真真假假的古董,让人感到心情压抑。好的茶室应当像都市沙漠中的绿洲,让人进门便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一进门就想卸下背上的行囊,依偎在她的怀抱中再也不想离去。

2.艺境美

   所谓艺境美,是指茶与“六艺”的巧妙而自然的结合。自古“茶通六艺”,在茶道养生过程中,我们讲究“六艺助茶”。茶艺中的六艺是指琴、棋、书、画、诗和金石古玩鉴赏。“琴”代表音乐。儒家认为修习音乐可培养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使自已的生命过程更加快乐美好,所以音乐是古代文士的必修课。

   荀子在《乐记》中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把音乐上升到“德之华”的高度去认识,足见音乐在古代士大夫修身养性过程中的重要性。“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温床,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命脉。自古以来,在我国对于“乐”,帝王推崇之,儒士雅好,僧道追捧之,官宦附庸之,侠士借助之。现代茶道养生同样重视“乐”来营造艺境,这是因为音乐,特别是我国古典名曲重情味

重自娱、重生命的感受。有的名曲幽远深邃,韵味悠长;有的名曲回肠荡气、销魂摄魄。只要我们熟悉古曲的音乐意境,就能够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情境去选择背景音乐,让背景音乐成为牵引茶人回归自然、追寻自我的温柔的手,让音乐为茶人接活生命之,引导茶人的心与茶对话、与自然对话。

另外,在茶道养生时也很适合播放精心录制剪辑的大自然之声如山泉飞瀑声、小溪流水声、雨打芭蕉声、风吹竹林声、秋虫鸣唱声、百鸟啁啾声、松涛海浪声等,我们把这些音乐称之为“天”或“自

然的箫声”。听这些音乐,能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生命的律动能让人的心灵伴随着茶香和乐声,翱翔到茶室之外更美、更雅、更温馨的洞天福地去,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当然,如果可能,最好是茶人自己抚琴吹箫,自己在茶香中静悟“德之华”的无穷魅力。

   “棋”是智慧的代表。自古弈棋与品茶就是一对完美的组合。《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以及“一杯香茗堂前献,半局残棋劫后谈”、“茶熟雨歇人未到,闲敲棋子数落”都是棋茶结合的绝妙写照。泡上一壶好茶,无论是在“楚河“汉界”挺车跃马,还是在纵横各十九道线的方格内演绎黑白春秋,都一定会排除杂念,意守棋局,全神贯注,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品茶弈棋能让人消除因孤闷无聊引起的情志抑郁,茶友棋友之间的友谊能使人的精神有所寄托,所以早在宋代的《夷坚志》中就认定:“弈棋之道,聊以忘忧”,可使人“康宁无疾”。

”既指书法,又指读书;“画”是指绘画。“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是幽清的读书意境;“溪上茗茶因客煮,南海沉香为书熏”是幽雅的读书意境;“蛮童未报煎茶熟,一卷《南华》枕上看”

是悠闲的读书意境。有茶香相伴,读书就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笔者十分喜欢李业成先生在《书瘾茶缘》中有关茶与书相伴的描:“茶还可以使人静心、戒躁。读书伴荼正得其妙,书中情、茶中

味相互渗透,如雨天遐想,月夜静思,人借气氛,情动心随,可得妙思。雅中见俗,俗中见雅,艳词丽句不如通俗元曲味真。文中之情文外之意,多半在茶味之中。无茶读《菜根谭》可能领会三分,有茶读《菜根谭》可领会七分。茶常常在寻找自己的思路,不求浓,不求,去芜,去杂,更去‘虚’和“浮’,它求静,求淡,求真。读《庄子》,读《世说新语》,读董桥真如心中浇了一杯清茶。在如今物欲横行的当口,有一份书瘾茶缘,亦可清心,多得一些真知。”

   书法或绘画与品茗相结合,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之道。习字作画时要求心神集中,祛除杂念,运气于周身,运力与腰、臂、腕、指,样可舒筋活络,丰肌坚骨。工笔画、隶书、楷书沉重稳健,精细工巧易使练习者情绪稳定,五体通泰;草书、行书、写意画,意在笔先,挥洒自如,易使练习者欢乐快活,激情澎湃,意气风发。所以《瓯北医话》说:“学书养心愈疾”,“舒胸中气,散心中郁,使人心胸豁,气血调和,延年益寿。“诗”是才子本色,也是与茶联系最多的一艺。自古“酒添诗兴,茶润诗肠,“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唐代颜真卿、陆士修等名士的《月夜啜茶联句》;宋代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煎茶唱和;元代名相耶律楚材的以诗“乞荼”;明代王輸的雪夜诗茶会;清代乾隆皇帝在重华宫召集大臣和翰林学士进行三清荼联句等,都是诗与茶结合的佳话。

   书、画、诗与茶道养生相结合的另一种形式是借助名家诗词字画来营造高雅的品茗场所,特别是精心挑选的楹联、条幅、中堂均可为茶室画龙点睛,彰显茶室的文化底蕴,突出茶室的主题内涵。

用金石古玩布置茶室的意境,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人天生爱石,甚至爱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天塌下来,以石补天,石在这里是大智;中流砥柱或一石擎天,石在这里是大勇;卞和舍生忘死

   守护顽石,为后人留下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石在这里是真理;情谊坚贞的朋友古称“石友”,牢不可破的友情古称“石交”,爱情的誓言“海枯石烂”,石在这里是笃信;古代在村前巷口常立一石碑,上边刻“石敢当”用于镇邪,石在这里是正义。古人认为“人与石共处便可以大补元气,清心旺本,延年益寿,气质不凡”。明末清初的大文豪李涣苦口婆心地劝人种竹立石。他认为“人生在世,他病可有,不可有,得竹石两物,便可医俗”。苏东坡更怪,在他家的神龛上不供奉如来,也不供奉观音,却供着一块从河滩上捡回来的石头,爱石之,莫过于斯。茶室中摆放一块奇石,在品茶时用心去感受石的沉静石的安然、石的永恒,乃至石的脉动,让自己在茶香中吐故纳新,污化陈,神会茶从风化的岩石中吸取的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你可能会像苏东坡一样,从石的亘古、石的无动、石的无心、石的无状、石的无声中,体会出从石到佛的觉悟境界,得到生命的顿悟。

3.人境美

所谓人境,是指茶道养生的人文环境。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写:“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会泛泛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现代不少茶文化专家

附会这个观点,甚至视之为金科玉律。其实这个观点是有时代局限性,是片面的。现代社会十分重视和强调建立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茶为媒,加强人与人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也正是茶道养生的优越之处。在茶道养生时,根据人数的不同,我们可以营造出不同的人境:一是独品得神,二是对啜得趣,三是众饮得慧。

其一,独品得神。

个人品茶没有干扰,心更容易空灵虚静,精神更容易集中,感更容易随着飘然四溢的茶香而升华,思想更容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独自品茶,实际上是茶人的心在与茶对话,与大自然对话,容易做到心驰宏宇,神交自然,能“原天地之美,而达到万物之理”,尽得中国茶道之神髓,所以称之为“独品得神”。

其二,对啜得趣。

品茶不仅可以是人与自然的沟通,也可以是茶人之间心与心的互相沟通。邀一好友,无论是红颜知己还是肝胆兄弟,相对品茗时或推心置腹倾诉衷肠,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松下品茗对弈,

或幽窗啜茗谈诗,都是人生的趣事,所以称之为“对啜得趣”。

其三,众饮得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众人品茗,人多、议论多、话题多、信息多。在茶艺馆清静幽雅的环境中,大家最容易打开“话匣,互相交流思想,启迪心智,学习到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以称之为“众饮得慧”。在茶道养生过程中,只要把握茶道真谛,无论人多人少都可以营造出使人感到亲切、温馨的美好人境。

4.心境美

所谓心境美,是指品茗时有好心情。

品茗是心的歇息,心的放牧,心的澡雪。所以,品茗场所应当如风平浪静的港湾,让被生活风暴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心得到充分的歇息。品茗场所应当如芳草如茵的牧场,让平时被“我执”、“法执”所囚禁的心,在这里能自由自在地漫步。品茗的场所应当如温暖宜人的温泉,让被世俗烟尘熏染了的心,在这里能痛痛快快、坦坦荡荡地洗个干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去茶艺馆品茗,为的就是品出一份好心情。所谓好的心境主要是指闲适、虚静、空灵、舒畅。但是,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如此,则工作上必然有激烈的竟争,

习上要时时更新知识,生活上或许还要愁柴米油盐。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宠辱、毁誉、是非、得失时常困扰着我们的心,要做到心境美,就要学会忙里偷闲,学会“在孤寂之苦中见生机之甘”(

宏庸《茶艺》),学会“在不完全的现实世界中享受一点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周作人《喝茶》)。品茶时好的心境依赖茶人对人生的彻悟,好的心境也会互相感染,心理学中称为心理暗示或心灵感应。为了使客人有好的心境,首先主人要有好的心境。让我们用茶人“日日是好日”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永远保持良好的心境,并用良好的心境去感染别人。


茶艺的艺之美,包含编创的茶艺程序美以及泡茶时的动作美和神韵美等方面,关于这一问题,将在后面有关章节详述只有掌握了上述“六美”,并在茶事活动中勤加修习,才能真正掌握艺茶的技能。




TAG: 茶艺六美

热门阅读

0871-63624009 / 15394971001

昆明茗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茶艺师、评茶员培训卓越品牌 | 开设课程有普洱茶茶道培训课程-茶艺师培训课程-香道培训课程-评茶员培训课程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建设路180号协信天地2栋(公寓楼)7楼

茶艺师培训

版权所有©2019 茗博苑茶艺师评茶员培训机构 保留所有权利  滇ICP备05006870号-1  技术支持QQ:464748053